这样的情感不是爱情!

真正的爱中,爱出自于对爱的需求;

而在“不是爱”的“爱”中,“爱”出自于其它需求的不能满足,“爱”是其它需求的替身。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中,人的需要从生理、安全、爱和归宿、尊重直到自我实现,依次往上得到满足,在安全需要甚至生理需要都没有得到满足时,就很难上升到爱和归宿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的恋爱,也许就掺杂了些别的与爱无关的欲望。


好比我们可以为了从高处欣赏风景的缘故而去爬一棵树,也可以由于有一头野兽在后面紧紧迫进的缘故而去爬一棵树。这两种情形下我们都是在爬树,但动机却完全不同。在第一种情形下,我们爬树是为了快乐;而在第二种情形下,我们则是受恐惧的驱使,出于安全的需要而不得不这样做。


恋爱正如爬树,如果我们是被爱本身所驱使,我们的态度中会包含一种自发性与选择性,不但挑到“对的人”的命中率更高,而且更容易快乐;而假如我们是被其他的东西驱使而去恋爱,那么爱情便成了其他需求的面具。


带着面具去求爱的人,得到的不是真正的爱情,给的也不是真正的爱。


“救命稻草”之爱

强烈渴望安全感的人中,有些人浪漫地相信爱情能给予他们安全感,所以很快地发生爱情,投入爱情,但他们也许没有意识到恋人和自己可能并不真的适合。


好比刚才爬树的例子,假如是为了欣赏高处的风景,那么要不要爬树完全是个人的自由,可以寻找一棵最适合自己意图的树;但假如是因为“不安全感”的猛兽追在屁股后面,这种情形下,人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立刻就近爬上树去。慌张之下,我们的感觉和行动都带有强迫性并具有不择对象的特征。对象甚至可以不必是一棵树,而是一根旗杆或一幢房屋,只要它能够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假如恋爱的目的只是为了保护自己,让自己感到不被抛弃,有人爱,那么会带给伴侣这根“救命稻草”多大的心理负担呢?

     

在这里,我们很容易想起一些因缺乏安全感而引起的现象:

1. 不考虑对方的真正需求的“自我牺牲者”

有种现象是一些人不顾一切地努力要体贴对方,但却根本不考虑对方的人格、个性、局限、需要、愿望和发展,反倒给对方添了不少的麻烦和困扰。


爱,竟然也这样地牛头不对马嘴?究其根源,是由于害怕失去的焦虑。一个落在水中奄奄待毙的人,一旦抓住一个游泳者,通常是不考虑对方是否愿意或有无能力救他上岸的。


就像快溺死的人,这些“自我牺牲者”也紧紧抓住对方,因为害怕对方溜走,所以使劲对对方好,唯恐对方离开。因为害怕得不得了,所以只顾得了安抚自己的害怕,反倒顾不了对方真正的需求了。


这种心态下,能给人真正需要的爱?才怪呢。


这种不考虑对方的态度,同时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基本敌意的表现,这种基本敌意的最普通的内涵乃是蔑视与嫉妒。


2. 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得到爱

对于一些人来说,任何形式的爱,都可能给他们人一种肤浅而表面的安全感,或甚至是一种幸福感。但在内心深处,却怀疑而恐惧。他们却不相信爱,并固执地相信没有任何人可能爱自己。


这种不被人爱的感觉,往往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信念,甚至不因任何事实上相反的经验而动摇。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更饥饿,更想得到爱。


对他们来说,爱的获得并不是一种奢侈,也不是额外的力量源泉或欢乐源泉,而成了一种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


通常来说,健康的爱是“我希望被爱,我因为被爱而感到愉快”,而他们因为被强烈的“无爱焦虑”所驱动,所以他们的爱变得不加选择,没有弹性:“我必须被爱,为此我不借任何代价”。


后者听上去会更感人吗?此言差矣。这两种态度的区别,假如能做个比喻,也许是这样的:

一种人进食是因为他胃口侍好,能够充分享受美食的乐趣,在选择食物上极其讲究;

另一种入进食则是因为他饿得半死,必须不加选择地胡乱充饥,而且不借任何代价都要吃到。


第二种人显然比第一种人更容易吃坏肚子,在爱情上,则是更容易犯傻,这样显然不是更感人,而是更可怜。


3. “醋缸子”和“玻璃心”

“醋缸子”的表现是:

不断地害怕失去对对方的占有,或失去对对方的爱的占有;因此对方可能有的任何其他兴趣,都可以成为一种潜在的危险。常见的例子好比女生因为男生打游戏的时候挂电话而发脾气,觉得男生爱游戏比爱自己更多。


他们可能会这样说:‘我承认你待我很好,尽管如此,你待别人也可能同样好,因此你对我好根本不说明任何问题。”他们的信条是:“你必须只爱我,最爱我,比任何人事物都多。”


“玻璃心”的表现是敏感而脆弱:

约会的延期,长时间的等待,不能立刻得到答复和回应,彼此意见不合,简而言之,任何不顺心的事情,任何阻碍了自己要求顺利实现的挫折与失败,都会被视为拒绝和冷落。


这种拒绝和冷落会被认为相当于一种侮辱,正因为冷落的确具有这种侮辱的内涵,所以它会激起极大的愤怒,这种愤怒很可能公开爆发出来。一个案例中,一位少女会因为自己的猫眯没有对她的亲呢加以回应,就勃然大怒地把它挥到墙角。


“醋缸子”和“玻璃心”的根源都是缺乏安全感,因此两者经常共存。


而且两者还常常互相促进:当“醋缸子”感到对方最爱的并非自己,而是别他,好比说最爱工作,有了这个成见之后,就会促发“玻璃心”,把这个成见引为理由,更确信遇到的不顺心就是对方的拒绝和冷落;


相反,当“玻璃心”被长期多次被激发之后,便自然触发“醋坛子”反应——“你大概就是不爱我,爱别的,所以才总是冷落我。”


4. “你得爱我,怎样都要爱”

“我要你爱我这个人,而不是爱我的所作所为。”如果这“所作所为”,只是一些无伤大雅的事,可以说这种愿望并不很不过分。但有些人希望得到无条件的爱的愿望,却远比正常人的愿望范围广大,有些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听起来就像是故意难为人似的,而且还非要求做到不可。


在这种希望被无条件爱着的愿望里,往往包含了五种更深的愿望:

第一,爱我,同时不能不计较我的任何激怒人的行为

这愿望作为对安全感的追求是十分必要的,因为病人在内心深处隐秘地知道:他内心满怀看敌意和过分的要求,因此他自然会很怕一旦这种敌意暴露出来,对方就会收回他的爱,变得愤怒或甚至对他采取报复。


这类人会提出这样一种说法,“爱一个十分可爱的人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它并不说明任何问题,真正的爱应该证明自已有忍受任何激怒人的行为的能耐。”但凡受到一点批评,这类人都会认为对方不再爱自己了。


第二,我希望被爱,但却不想给对方任何回报

这种愿望之所以必要,是因为病人深知自己无力感受任何温暖,无力给予任何爱,而且他也不愿意感受任何温暖和给予任何爱。


第三,我希望被爱,但我不希望对方得到任何好处

这种愿望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对方,且从中得到任何好处或满足,就会使他们怀疑:对方之所以喜欢自己,仅仅是为了得到这些好处或满足。常见的例子是在性关系中,这种类型的人往往会嫉妒对方从性行为中得到的满足,因为他会觉得他之所以被爱,仅仅是由于对方希望得到达种满足。


第四,爱我就要为我牺牲

只有当对方为自己牺牲了一切之后,病人才会真正地确信自己和对方爱着。这些牺牲可能涉及时间或金钱,但也同样可能涉及对方的人生信念和人格完整。这种要求中包含首诸如希望对方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哪怕遭到巨大的灾难也始终站在自己一边的愿望。


第五,假如你做不到尽善尽美,那就滚蛋吧

这样的人,很可能内心其实对爱充满了怀疑和恐惧,他们希望对方能够尽善尽美,时时刻刻地证明对自己的爱,假如不能,就可能会像上文提到的“玻璃心”那样,感到受伤和屈辱,所以表现出十足的敌意,想要把对方推开。说到底,这样的心态也还挺矛盾的。


追根究底,造成那些“不是爱”的爱的罪魁祸首,通常都是内心缺乏安全感。因为内心深处害怕受伤,所以无意间伤害到别人,甚至以爱的名义有意地加害别人,这样的悲剧真的可以停止了。

 


微信扫一扫
打开心灵密友小程序免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