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问题生活,到底会怎样?

 有一个女生,因为自己的焦虑问题去做心理咨询,做了六次咨询之后,她主动结束咨询。她变得和正常人一样开始正常的生活。她的朋友不解,就问她,你的医生到底给你说了什么让你变化如此之快。 

她说,她记得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那个医生说,反正你死不了。她听完之后就感觉是当头一棒,她说,是啊,我担心手臂不舒服,胃不舒服,头疼,医院检查也没什么毛病,就是死不了的啊。所以,她一下子脱胎换骨,觉得要死要活没什么意思,就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了。 

听起来像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其实仔细想想,这个女生真的就没有问题了吗?她的焦虑情绪就真的完全消失了?是不是未来的人生中就不会出现?

不是,她的焦虑情绪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还会出现,甚至出现的时候自己也感觉莫名其妙,可是,为什么她还是能正常生活,没有影响她生活的能力呢?

原因或许并不复杂,就是当医生对她说,反正你死不了的时候,她开始正视自己的焦虑情绪,并认为这种情绪其实并没什么可怕的,因为情绪本身并不能让她万劫不复,所以她开始把这种情绪正常化,甚至合理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她之前所认为的焦虑问题并没有消失不在,而是她已经开始带着这种情绪生活,并且让之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在面对问题时,她没有绕开所谓的问题,而是带着问题前行,甚至当她改变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之后,问题其实已经不再是问题。

就像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的ABC(合理情绪疗法)疗法所认为的那样,人的某些消极情绪并非就是由那些事件引起的,而是你对事件的评价和解释引起的。我们也可以说,其实让你不安或者不舒服的并非是你的那些所谓的问题,而是你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你的看法会影响你以怎样的方式来对待这些问题。

  

有一个妈妈和我聊天,她说她感觉女儿很内向,也不合群,她担心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很孤僻,而且内向的孩子也很吃亏。 

她说,她爸爸言语也不多,在公司里从事的工作也不需要特别和人接触。而她自己也是性格相对内敛一点,可能她觉得这样不是很好,所以希望孩子不要像他们这样当妈妈觉得孩子的性格是一个问题的时候,那么她就不可避免的去关注孩子这方面的表现,甚至会负面强化孩子的行为。她可能会强迫孩子去改变,比如让孩子主动去和小朋友玩,也不管孩子是否乐意,让孩子突破内心的不安和恐惧,这会破坏她内心的安全感。

其实,一个人的内向和外向本身没有对错,只是气质类型的差异。

只是这个社会我们看到更多外向的人活动的身影,他们可以成为社交达人,关系的润滑剂,在人情世故上表现出来一些特别的优势。以至于那些内向默默无闻的人似乎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没有太多的人关注到他们。但也不可忽略内向的人也有一套和人打交道的方法,也能建立持久和亲密的关系。同时他们的专注力持续的时间会更长。

而且这位妈妈的孩子,其实和他们的性格很像啊。他们在否定孩子内向不好的时候,其实也是对自己性格的不接纳。而且性格内向与是否合群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些孩子能很快的融入到群体,有些孩子需要不停的观察试探,确定之后才能慢慢的融入。有些孩子甚至就是不喜欢融入,喜欢和花草鱼虫做朋友,但他觉得自得其乐的话,这些我们成人眼中的问题可能就失去了依托。

所以我们在定义孩子的行为是不是一个问题之前,需要先了解清楚这是孩子的特点,还是孩子真正的困扰。确切的说,如果没有给孩子造成麻烦,但是家长却由此当做问题,那么,你不妨问问自己,是什么让你特别在乎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会给你带来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你所认为的孩子的问题不一定是孩子的问题,可能是你自己的问题。你要怎么办?


你不停的找各种各样的方法,尝试各种建议和实践操作,幸运的话可能会有所改变,问题就此消失,你也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但如果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最后发现这些问题还是没有消失怎么办? 

比如,你的焦虑,你的失眠还是会出现,或者焦虑减轻了,但是恐惧又加重了,失眠的问题解决了,但是酗酒的问题又出现了。是不是要像打怪一样,哪里冒出来又打哪里? 

比如,孩子依然很内向,不愿意多说话,或者她已经被强迫去给人主动打招呼了,但还是很腼腆害羞,她也没有变得很外向,和小朋友在一起老站得远远的。是不是要一直不遗余力的去改变和修正孩子?

是啊,到底要怎么办?多少人想直接要一个问题的解决答案,好像我们直接给出一个答案,一个方法,这些问题就会永远的消失,人就会永远像王子公主在一起一样快乐的生活下去。

不少人说,老师,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可是到底要怎样做,你要告诉我们怎么做我们才能真正的解决掉那些问题啊。可是,你不要低估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也并不在于你要怎么做,而是你要怎么看待这些问题啊。


事实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问题啊。我们能安全的活到今天,虽然解决了很多问题,可是仍然有许多问题是无解的啊。比如生离死别的痛苦,遇到威胁时的恐惧,求而不得的爱情,那种种人生要经历的生活,本身就是带着问题的啊。

美国心理学家斯特特派克说,人生苦难重重。所谓生活不就是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我们马不停蹄的去解决,或许能解决一些,但也会有无力的时候啊。 

所以,当我们无力时,带着这些问题生活,又会怎么样呢?

  

1. 你要相信,这些问题压不跨你。 

真正压垮你的不是问题,而是你对问题的恐惧。 你会让问题提前活在你未来的生活中。

你会想,如果我一直失眠,情绪低落,就会得抑郁症,那样我就完了。 

你会想,如果他一直游戏不顾家,我们的未来没有保障,这辈子就毁了。 

你还会想,孩子现在就开始厌学逃学,长大之后就无路可走了。 

看到了吗?当你让这些问题活在不可确定的未来,你就确定这些问题的威力能够击垮你。

 

你知道抑郁症会摧垮你,老公颓废没有责任感会让你处于生活危机中,孩子不成器会让你老无所依,你无力去承担孩子的生命。所以,你看到的是问题的未来,并在一步步强化问题的严重性。 

事实上,当你真的看见这些问题只是存在于现在,也许只是一小段时间,也许只是偶尔出现,也许只是危机阶段的应激反应。让问题存在于一个时间和空间里,那么,它就仅仅是个问题而已。

就像孩子刚开始走路,老是摔跤,弄得浑身是伤,你会觉得是个问题,可是当孩子学会了走路,问题自然而然的消失了。正是经历了这个过程,他理解了疼痛的感觉,同时也才有保护自己不被碰撞的意识。

或者,当你失去了一段非常亲密的关系,你哀伤甚至绝望,茶饭不思,睡不好觉,身体消瘦,你会觉得是个问题,你想要赶快让自己走出去,去面对新的生活,像以前一样朝气蓬勃。可是,这是一段你用心建立的亲密关系,失去的过程心自然会痛苦忧伤,眼泪自然会喷薄而出,正是这样,你的情绪才能有出口,你才能尊重自己这段情感,同时才能真正的告别。

所以,你看到的问题,只是生命中正常的阶段历程,可能会让你痛苦,但也正是经历这些痛苦,你才有了更大的承受痛苦的能力。

 

2.你要相信,有些问题就是陪伴我们终生的礼物。

 有人对我说,老师,我觉得自己浑身都是问题,我在乎他人的看法,不自信,不想社交,长得也不漂亮,身材也不好,还缺乏安全感,拖延,总之,我怎么看自己都是问题。 看着她描述自己的特点,我发现,这些特点似乎也可以在很多人身上找到啊。我感觉她不是说的自己,说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

获得工作和事业上的成功,也希望有人为我们鼓掌,这也是在乎他人的看法。 

在面对某一方面比我们优秀的人面前,我们也会不自信,自卑。不管长得再漂亮,身材再好,总还会有人比我们更漂亮青春。

再次经历恐惧的场景,也会缺乏安全感。就像经历过地震的我,如果感觉桌子在摇,我也会心里特别不安。

当在做自己不愿意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时,也会拖延。

如果真的要把这些问题当成问题的话,那我们都是问题本人,没错吧。


可是,那又怎样呢?

如果真的没有更好的办法去改变,那么和这些问题来场约会又有啥不可。 

在乎别人的看法,也没什么错啊,在和别人的看法交锋中,视野会拓展,思维能力会得到锻炼。

自卑,可以不把自卑当成一个不去行动的理由,正是因为你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你才能更加了解自己,超越自卑,或者发挥长处。

缺乏安全感,可以尝试自己给自己啊。或者承认自己在某些时候就是可以没有安全感,和没有安全感的自己好好呆一下,去拥抱一下内心那个孤单无助的自己,也挺好啊。

不喜欢社交。那总有喜欢的事做啊,有明确的喜欢和不喜欢也是一种幸运,不是吗?

反正,如果你把这些问题当成一个个亲密的爱人,我相信,你们的约会一定会很棒很棒。

要相信,有些问题就是陪伴我们一生的伴侣,也可能是最美好的礼物。

 

带着问题生活,也可以没有那么恐怖和糟糕,你说呢?

微信扫一扫
打开心灵密友小程序免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