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讲的是道理,我需要的是情感

有不少的女性朋友吐槽,说和老公沟通挺困难。

比如,上班要早起,想和他谈谈心里的烦闷和各种不舒服,对他说,我不想起床上班怎么办啊?他立马就回答,那就请假啊。 

顿时,心里一阵失落。 

其实,女孩需要的不是直接告诉她请假这个方法,而是希望他能够理解她此时心里的烦躁和困顿,能够看到她精神上的压力和疲乏。当男友以为她需要的只是方法时,就很难真正理解到她内心的情感状态和需求。 

沟通的误解由此产生。

我需要的只是你看到我的感受,而不是各种大道理和大方法。

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解决专家,当对方试图向你表达他的低落无助状态时,他已然把你当成了信任的朋友,而你暂时的情感支持或许就能帮助他度过难关。 

如果男友换一种方式回答女友,对她说,这么早就要起床去上班,真心不容易啊。我也常有这种时候,让我抱抱你,给你点支持好吗?这样的表达,其实就给到了女友需要的情感支持。 

这不是讲道理,而是共情力的体现。

 

在短片《同理心的力量》中,形象的介绍了这种共情力,也叫同理心。 

短片说,同理心可以激发联结,这种联结是存在于人际关系中心灵层面的触碰。就像一朵花摇曳另一朵花,一棵草触碰另一棵草。

护理学家Teresa Wiseman 提出了四种同理心的特质:

1. 接受观点

2. 接受他人观点的能力

3. 认同他人观点即为他人的事实,不加评论

4. 看出他人的情绪并尝试与之交流 

为了更具体的了解同理心,短片刻画了一个场景,假设有人掉进了一个巨大的黑洞,四周漆黑一片。他从底部大叫说:我被困住了,这里好黑,我快受不了了。

然后我们看到了,找来梯子爬下去,站在他身边对他说:嘿,我知道下面是什么样子,你并不孤单!


这样简单的话语充分展现了同理心的内涵。看到对方被困住了的现实,认同他确实受不了的状态,感受到他的恐惧和慌张,不加以评价。与之交流,表达理解和支持,用实际行动——通过梯子爬到黑洞里,和他在一起,让他感觉不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所谓的共情,就是舍身处地的和他站在一样的角度体会对方的感受,感同身受,但做起来又是那么难。

常见的做法更可能是你想好心去安慰和帮助,最后却让彼此都感觉更不愉快。

 

短片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同样被困在了黑洞里,这时上面来了一个人,对着孤单一人呆在黑洞里的你说:哇,真糟糕,对吧!呃,你现在想来点三明治吗?然后他就边说边吃起来了。可想而知,这时困在洞里的你感受到的也许是来自旁观者的冷漠和事不关己,这会让自己更加的绝望。因为,你需要的不是同情,不是嘲笑,而是有人能够和你产生联结,能懂得你此时此刻的所有感受。

 

真正的联结就是两颗心在一起。不是讲道理,也不是带有“至少”的安慰。

就像短片里呈现出来的一样: 

比如,对方说,我流产了。你却说:哦,至少你知道你还能怀孕。 

比如,对方说,我觉得我的婚姻正在破碎。你却说:至少你还有段婚姻。 

比如,对方说,孩子要被学校退学了。你却说:至少他还是个优等生。 

当我们看到别人难受伤心的时候,总希望做点什么让他能够快点好起来,所以总想说点什么来安慰此时不太如意的人。但这种安慰就是讲道理,试图用理性的分析来赶走此时的失落感受,其实是对别人感受的否认和不接受。而无助的他其实并不会立刻好起来,还会因为不会立刻好起来而自责、委屈和愧疚。

 

但如果,你这样表达:我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也许我说什么都很无力,但我真的很高兴你愿意对我讲这些。他会感觉到你真正看见了他而和他有了精神的联结。

而真正让事情好起来的就是这种人际间的联结。这种情感和感受被看见了,任何道理都会遁形。

  

有个同学谈论起刚毕业那段艰辛的岁月。由于刚从青涩的校园走向职场,面临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加上工作又很陌生,既要学习新的东西还要完成领导交付的任务,常常加班到深夜。在她快撑不住想要放弃的时候,她拨通了父亲的电话。

 

她给父亲讲了当时的感受,焦虑、不安又迷茫,不知道怎么办

父亲没有多说,只简单的几句话:乖女儿,工作太辛苦了不要委屈自己,大不了回家来爸爸还养得起你。 

她说,她听完父亲说的话,顿时没有那么慌张,可能是来自于父亲的支持和理解,就是无论发生什么,她还有自己的家庭做后盾,累了倦了可以回家。

正是父亲给了她这种精神上的托底,让她在那样的环境里坚持了下来,并且一做就做了10年,现在的工作状态早已得心应手,轻车熟路。 

她说,如果父亲当时只是给她讲道理,让她忍耐,讲那些吃得苦中苦,方得人上人的大道理,也许,她真的会逆反,而没有坚持下去的毅力。 

 

还记得一个咨询师同行讲过一个小故事,她说在妹妹家做客,一大早妹妹要去上班,让她照顾一下小侄儿。谁知道,侄儿眼睛一睁就找妈妈,要妈妈,哭得稀里哗啦。她想了好多办法来安慰侄儿,讲各种道理,比如妈妈必须要上班之类的话。可仍然没有任何效果。

 

后来,她安静下来,想到了共情。她尝试去理解侄儿早上见不到妈妈的那种失落,对孩子说:宝贝,是不是早上见不到妈妈你很伤心啊?他使劲的点点头。然后继续哭。

她又说:嗯。我抱抱你,好吗?我陪你哭一会。 

谁知,他一会就止住了哭泣。这位同行也亲自试验了一次同理心。

常常有人说,老师,道理我都懂,可就是做不到。

是的,我们知道很多育儿的道理,可面对孩子时仍然鸡飞狗跳。

 

我们知道很多婚姻的道理,可在和爱人相处的过程中仍然心疲不堪。 

我们知道很多人际关系的道理,可是仍然处理不好和父母的关系。 

这是为什么啊?

 

原因其实没有那么复杂。道理自然有他的道理,但我们需要的并非是什么大道理,而是情感上的关爱、理解、支持、共鸣。

 

这是一种心灵漫步,是按着节奏跳起的双人舞,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琴瑟和鸣。

所以,当你真正的看到那些因为抑郁情绪而备受折磨的人,千万不要用所谓的道理去评价别人,怎么可以那么弱不禁风。你不曾经历别人的痛苦,又怎能颐指气使。即使没有共情的能力,也要保持起码的尊重。

所以,当你的女友在你面前呈现她的焦虑、担心和对关系的迟疑时,千万不要用所谓的道理指责她想得太多,或者要求她别那么想。站在她的角度和她呆一会,深情相拥,就是她此时需要的最好表达。 

当你开始放弃用所谓的道理去拯救别人和自己,当你开始用同理心去应对关系中的问题,当你开始看见关系中独特个体的情感、需求、感受,那么,你就会和别人、和他人有一段美好丰盈的关系。


这种看得见情感的关系,必将丰盈彼此。


微信扫一扫
打开心灵密友小程序免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