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理性的人,在婚恋中50%的弱势是什么?

我们说,人的应对类型没有好坏之分。在我们周围,有这么一类人的应对方式在人群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我们称之为“超理智”。超理智的他们,处事风格是一出手就指向问题本身,聚焦解决,干净利落、雷厉风行,几乎不涉及情绪和情感;不论是他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他们的思考模式一贯如此,会让人感觉很高冷或者不近人情。在性别上,超理性的应对方式是不分男女的。接下来我们先看一个案例:

小王结婚3年,夫妻两个人大吵月月有、小吵天天有。小王偏向于理性,每次出现问题,都想两个人坐下来,就事论事尽快的处理,可是他老婆是回避问题型的,经常顾左右而言他,用回避作为处理问题的方式。为了让他老婆面对问题,小王采用了过激的方式:起诉离婚。他的本意是希望通过这个方式,让老婆一起面对问题,不要回避,结果适得其反。反而把问题推向了一个高危的境地 。这样的处事方式和小王生存的应对姿态是有关的,小王呈现出来的是超理智的应对姿态,这样的人是什么样的呢?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中提到超理性的应对方式都有一些共通点:

(1)行为上:僵硬而刻板、严肃、操纵、喜欢提建议、不带人性的客观

(2)言语上:逻辑客观、冗长的解释、避开有关个人的或者情绪上的话题,老是引用规条或者抽象的想法

(3)主要的情感:仅流露较少的情绪、内心极为敏感、孤单、孤立、空虚、害怕失去控制,易显示脆弱

(4)资源:有知识、注意细节、解决问题。

优势:

我们看到这类人有很棒的优势、优点,能高效的处理问题,在工作中执行能力很强,因为他们的逻辑能力都很好,善于分析问题,有知识有常识,能临危不乱,在细节的把握和聚焦问题的解决效率上很强大,如若不涉入过多情感的事情,这类人真的很适合去冲锋陷阵。

弱势

我们再来看看这类人最主要的弱势是什么呢?我们说一件事会涉及三个主要的因素:自己、他人和情景。超理智的人会忽略两个重要的因素: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只聚焦在情境本身,也就是发生什么事了?这样的模式,必然就会给他们带来短板。因为在他们的内心里有一个这样的信念:情绪不重要,解决问题才最重要。这个想法会指引他的一切行为,这样会给他们带来哪些负面的东西呢?

一、会让他缺乏人情味

他就事论事,避开和忽略自己的感受去讨论最佳解决问题的方式。整体会有一种缺乏人情味的感觉。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说这类人不好或者处理方式不好,方式没有对错之分,要看在什么时候运用,只看在此时此景里是否运用的合情合理、恰如其分。

二、不擅长沟通

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他们恰恰缺少情感的流动、缺乏对自己和他人情感的敏感性,把情感冰冻在一边,这是他们不擅长的方面。

如果这种超理智的应对方式过多,成为应为问题的主要旋律,那么在婚姻里会有什么影响呢?

婚姻里,如果一方是超理性,讲事情干巴巴,缺乏感情的润滑,你给他讲感受,他表示没有必要,冲突也就此发生了;另一半会产生没有被他关爱,家里是法院现场,对方是法官的错觉。需要的温暖和关爱没有得到,又凭空多了一个领导,这种感受是极其不好的。我们经常说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讲情的地方,有情才有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是最重要的,就如同盖楼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地基,两人的关系就是地基,在关系作为前提下,再去讲道理,对方才容易听的进去,没有地基之后的建构肯定会倒塌。

有一种例外,那就是如果两个人都是超理智,两个法官,很多事就会很合拍,但是你会发现这两个人营造出来的是缺乏情感流动的家庭空间,生出来的孩子如果是讨好型的应对方式,就会很压抑和痛苦,因为父母两个人都是“不近人情”的,无法满足他对情感的需求。

在婚姻里,超理智应对模式人最讨厌的是什么呢?用他的话就是胡搅蛮缠型。

超理智的人,对待问题很有条理性,逻辑思维特别好,在讲道理方面你不得不甘拜下风。但很多时候,讲不过你,不代表我输了,蛮不讲理也是一种方式。超理智的人最讨厌的就是这类人,你给他的理性添堵,会让他在情绪上愤怒。

有人就说了,既然过于理性的应对方式这么不好,为什么我们还坚持这种方式呢?

我们坚持一定是因为有用、有效果。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个方式曾经给我们带来过好处,在以往的生活经历上因为我们的超理智,我们顺利过、有效过,受益过,就被强化,熟悉和舒服的打开方式让我们自然而然继续使用下去,成为一种个人风格,在很多事情上照搬不误。

为什么我们会想改变这种应对方式呢?顺境中当然很难做自我觉察和改变。只有个体在遭遇到大的打击和失败的时候,一部分会自我反思的人才会从自身找问题,去寻求成长。还有一部分人,看不到短板,透过问题看别人,错过了成长的机会,会选择继续沿用以前的方式。

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转化这种弱势呢?我们不要百分百否定理性思维的模式,这个高效的模式有很好的一面,只是缺少一些元素,只需要在里面做一些添加就可以。添什么呢?增添对自己和别人情绪的关注和感知能力。缺什么就补什么,那就去学习感受自己和别人的情绪,打通感知情绪的通道,拓宽通道的直径,勇敢的去做尝试,经常在实践中训练自我,慢慢就会全面的关照三个要素,变得得心应手起来。具体的操作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自我调整:

第一步:一件事在你惯性理性思考之后,先不去行动,暂停一下。

第二步:接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问问自己:

“这样处理这件事,我的感受、情绪是怎样的?”

“别人可能会有什么情绪感受?”

“这种感受我是否可以理解”

“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

第三步:告诉自己:别着急。我要让方案执行的更好,必须先去处理彼此的情绪,这很重要,把这个作为自己行动的思想指南。

第四步:打通了情绪的关卡,再去和对方表达工作的方案和问题的解决流程。你就可以继续按照原来的顺序处理问题。

最后要提醒想做改变的你,转化弱势不必太着急,也不要给自己贴标签,比如:我就是超理智的,我就是不可爱。其实这个应对方式在有些情境和角色中也很适合,但还有进步的空间。也不要认为自己怎么学也学不会,怎么改也改不了。我们每一个改变都需要时间,不断的重复训练,才能变为自动化的反应。另外,我们每个人应对问题的方式都不止一种,大多数人会是混合型的,例如打岔、指责、超理智、讨好,这四种方式中,每个人会使用两种甚至更多。但这些方式中都有对某些要素的忽略,都有需要成长的地方。

从现在开始,你可以学着做一个一致性的人,关注自己、他人和情境,拥有更和谐美好的生活状态。


微信扫一扫
打开心灵密友小程序免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