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怎么都说不通的伴侣/同事/父母,能怎么办?

无论是在亲密关系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可能遇到以下这些沟通困难又令人疲惫的场面,结局也经常是不欢而散。 比如,平时和伴侣感情挺好,但意见不合时会就控制不住发火。


  

跟其他同事合作项目,由于想法不一致发生了争执。结果不仅工作难以推进,还觉得一天的力气都被掏空了。

 


甚至跟朋友吃个饭聊到了某个热点事件,发现彼此看法不一致就吵了起来,还开始怀疑彼此是否适合当朋友……


 

其实,这是一种在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沟通困局。这种困难情况的本质,是在意见不合的场景中,双方没有掌握合适的沟通技术,因此难以推进沟通。

 


特别是,在意见出现分歧时,人们还经常会出现激烈的情绪反应,使沟通变得更难。

 

长此以往,可能导致更多不良后果,比如说:


在日常生活中,分歧很难被彻底避免。如何处理分歧,也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因为只有经历不同意见并好好沟通,我们才可能拓宽自己的认知,获得对事物更全面客观的认识。也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我们才能够提升自己的信息准确度,做出更合理和有效的决定。

 


因此,我们今天要来聊一聊,意见不同的情境里,如何运用“接受性语言”,推进良性的沟通。


01.

意见不同时难以沟通,是因为对话中缺少了“接受性语言”

接受性语言可以由对话双方中的任何一方给出,但因为你是正在阅读的一方,本文将指导你如何先发起接受性语言,并由此改变整个沟通的局面。值得一提的是,接受性语言这一沟通技术非常稀有。


02.

那么,到底如何培养”接受性语言“的技巧? 


1. 承认(Acknowledgement)

在分歧场景中,我们都可能感受到反驳甚至攻击对方的冲动。此时,要特别注意,不要无效化(invalidate),也不要急于改变对方的观点。

 

承认并不等于赞同对方所说的,它只代表着我们真的听到了对方所讲的内容。你可以通过点头、重复等方式传递出这一点。


2. 模棱两可(Hedging)

通过限定条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强调不确定性(目前来看)以及程度性(有一点点)等方式,柔化呈现己方观点。

 

与之相反的,是将自己的看法当作是唯一真理,或是(在不确定时)当作确切信息,刚硬地呈现给对方。


3. 多肯定词,少否定词(Less Negation)

多关注对方视角中那些我们也同意的部分,并表达出这种肯定,能够令对方确认“虽然我们也有观点不同的地方,但我说的话ta也有在听”。更进一步,你也可以试着多加入一些积极的情绪词汇,更有助于对话的顺利进行,例如:开心、兴奋、喜欢......

 

相反,过多的否定词会令对方感到你们已经站到了彼此的对立面上。这不仅于沟通无益,还会令对方感到自己被攻击、被否定,并可能因此竖起更强的防御。


4. 第一人称代词(First Person Single)

多使用以”我“开头的句子,更方便我们陈述事实和自己的感受,并在一定程度上,传递对于对方的肯定。

 

以“你”开头的句式也可以使用,但要特别注意,我们要尽量“对事不对人”——将描述专注在对方的行为上,而不是对对方整个人的评价。


5. 减少争辩性言论(Explanatory Reasoning)

当我们过于关注在“讲道理”这件事上时,我们往往会听起来过于冷漠,缺少和谐沟通中必要的温情,还很容易携带攻击性和争辩性。

 


最后,我们想要再次强调,沟通的目的,既不是为了争出高下,也不是要强行扭转对方的看法、使其与我们自己的观点完全一致。

 

我们的目标,是利用沟通,创造出一段空间,使拥有不同观点和感受的人们,都可以和谐地生活在某个共有的团体里,为了某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沟通是涉及两方的事情。有时候,即使我们已经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对方依然可能固步自封,就是无法成为一个足够好的沟通对象。

 

但我们仍愿相信,这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是愿意,也能够为此付出努力的。那么,你愿意成为率先做出改变的那个人吗?

 


微信扫一扫
打开心灵密友小程序免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