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世卫组织公布了最新年龄划分:0-17岁属于未成年人。18-65岁属于青年人。66-79岁属于中年人。80-99岁属于老年人。100岁以上属于长寿老人。虽然与各个国家公民心中公认的年龄划分有所出入,但是还是存在其参考意义的。并且在五个大的划分阶段其实有更细致的划分。
有人可能会好奇,我们是根据什么依据来划分的年龄,可能有人觉得是心理年龄,因为似乎18岁我们就成年了,可以对自己的行为等负责了,但其实年龄划分的依据是生理上的,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人体素质和寿命进行检测之后得到的。似乎根据的是一些人们体内的一些生理成熟、衰老的规律来划分的。
那么也有人可能会问,年龄的划分是有必要的吗?相信大家的答案应该都是:有必要。具体体现在哪里呢?举个例子,我们从小学习,是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之后进行更高等的教育,我们都知道其实进入幼儿园或者小学是有一定的年龄限制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同阶段的学习是需要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如果条件不满足,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将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再举个例子,我们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其实在身体机能方面是有所下降的,身体会遭遇一些疾病,虽然定期体检对于每一阶段的人们都适用,但是到某一阶段比如世卫组织划分的中年人阶段前后,我们或许应该增加体检的频率与覆盖程度。所以年龄划分其实是有其存在意义的,在每个阶段我们都应该有一定的意识去做一些事情,少做一些事情。站在心理学视角,不同心理学家提出了不同年龄阶段人的一些心理规律,比如埃里克森的人格八阶段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和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等。
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人生的可能被限制在一个年龄的可能性中呢?这是什么意思,比如说我到了一定的年龄,但是我仍想去念大学、去进行一些年轻时候没法进行的活动,那么有些老人家在心中可能会想:我都一把年纪了,是不是做这件事不是我这个年纪应该做的,我是不是就应该在家带带孙子什么的,并且也没什么平台给我去学习。其实并不是这样,也正是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与顾虑,国家才会有老年大学等多种方法来给老年人提供学习的机会、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什么年龄干什么事”,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在笔者看来:有些东西只是作为一个大规律的指导意义的存在,并不应该成为我们做任何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