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这一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直占有很高的地位和特殊意义,无论是中国古代的“民以食为天”等众多俗语,还是西方现代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或是现在安慰人时常有奇效的那句“吃顿好的”,都强调了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进食作为最简单增加幸福感的方式之一,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会对此产生困扰呢?答案是:进食障碍人群。
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两大综合征,两者的共同特征是严重异常的进食态度及行为,害怕发胖和对体形、体重的歪曲认识与期望是其重要的心理病理特点。
神经性厌食症的核心症状是对肥胖的强烈恐惧和对苗条的狂热追求,患者对自己的身体形象没有正确的认知,始终认为自己超重,因而出现厌食行为;一类患者只是单纯的节食,限制吃入食物的数量,而另一类患者会通过催吐、导泄等方式限制热量的摄入,这类患者会有更多的强迫性行为;厌食症患者其他的临床症状还包括女性闭经、皮肤干燥、对寒冷的敏感和不耐受等等。
神经性贪食症显著的特征是有暴食现象(定义为“比其他绝大部分人在同样条件下吃更多东西”),并且患者无法控制停止暴食行为;在暴食后还会采取一些补偿性行为以防止体重增加,最常见的是催吐、导泄,也有患者会采取过度运动等行为;这种行为将会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包括唾液腺肿大、体内电解质失衡等。
此外,进食障碍患者远比一般人群更容易出现其他方面的心理病症,如抑郁、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强迫症、自我伤害和物质滥用等情况在进食障碍人群中也会更多的出现。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中,抑郁症状是该病最突出的特征,而重症抑郁症是暴食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而且进食障碍患者一般情况下并不会主动求医,他们否认自己存在问题,这更增加了干预和治疗的难度。
不知道在看这篇文章之前,是否会有人将厌食简单理解为节食减肥不想吃饭,将贪食简单理解为嘴馋贪吃,如果有,相信在对进食障碍有了更多了解后,会意识到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也能够理解为什么我们会说,进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可能致命的疾病,需要社会大众的重视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