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这样一类人,他们会表现的比常人更“讲究”。大家一起外出活动,他们总是很在意环境是否干净,落座前要先擦一遍座位,用餐前要先涮一遍碗筷等,碰了什么东西就要反复洗好几遍手。有人会觉得这是事儿多、故意找茬,有人会笑话他们这是穷讲究,他们因此会收到一些负面评价,但再多观察这类人就会发现,也许他们对自己也很苛刻,每天都要冲好几遍澡,洗好几遍头等,各种清洁的次数多到令人发出质疑,人们不禁会问:“这是不是洁癖啊?”
对此,我的回答是:也许这就是洁癖,但洁癖远不止刚刚所描述的内容这么简单。
洁癖的字面意义即“喜爱清洁的癖性”,是强迫症的一种,其症状表现为对污染感到恐惧和害怕,处于不洁的环境中时会焦虑,强迫性的清洁周围等,但洁癖患者对 “脏”的定义会比普通人更加过激。轻度的洁癖仅是一种不良习惯,可通过脱敏疗法或认知疗法等进行矫正,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亦可以不予过多关注。但较为严重的洁癖属于心理疾病,需要求助于心理医生,进行正规的干预和治疗。
大众所了解的洁癖多为生理洁癖,生理洁癖又可细分为肉体洁癖、行为洁癖等;与生理洁癖相对应的是心理洁癖,又叫精神洁癖。这类人极度重视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迫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完全纯净的,甚至随时准备清理,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基本处于真空的状态。在社交方面的表现会比较明显,他们有严格的社交标准和原则,会审视每一个交往的人,并且很注重领地意识,在意别人是否闯入了自己的空间,也通常伴有完美主义。
洁癖的具体成因尚不明确,可能是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社会文化因素、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如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过于严苛;个体的性格偏执或是受到精神创伤也可能诱发洁癖,如过度追求完美或压抑自我,缺乏安全感,自我认同度低。
洁癖的治疗目的为缓解症状,减轻症状对于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一线治疗一般是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治疗让患者认识到自己思想和行为上的不合理,以及脱敏疗法,让患者逐渐习惯污秽的事物,逐步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的情绪。此外,有观点认为人在遇到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持续施压时,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没有意义但可以控制的小事上,从而导致了强迫行为的发生,所以缓解患者压力,疏导患者的情绪,给予患者足够的耐心的支持,对患者的病情好转会有所帮助。洁癖患者的日常应放松心态,培养个人爱好,养成正确良好的习惯,家人也要积极给予心理支持以及日常监督,对于有自伤倾向的患者要密切关注,做好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