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是追理想中的自己吗?

随着媒体的多元化,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在网络上见到离我们生活原本很遥远的人吗,比如一些科学家、作家、演员、运动员……对这些人产生好感,并追逐着他们,通过一些手段支持他们,我们称之为“追星”。现在我们大多数人眼中的追星追的可能更多的是一些歌手、演员、体育明星等。

其实找到自己人生路上的“偶像”、追逐对象其实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毕竟在黑暗迷茫迷雾中,我们都渴望找到属于正确方向的启明星,来给自己指引前进的方向。但是近些年来我们发现,伴随着追星而来的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对于不同年龄的追星群体来说,我们最关注的是未成年人追星,2022年国家采取的“清朗行动”的任务之一就是整治饭圈乱象,而其中饭圈的很大一个特征就是“低龄化”。低龄化意味着追星的群体很大一部分是我们的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往往意味着没有自己的收入、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价值观、意味着自控能力较弱、意味着判断是非能力较弱。这也意味着追星路上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为了去见自己喜欢的偶像逃课跑到距离自己家很远的地方”,这一典型案例,可见追星把自己追成了问题小孩,经过分析,首先这种不理智的追星,给孩子的学业带来了影响,其次在没有监护人的陪同下独自远行,孩子的安全无法保障。并且当家长和老师都联系不到孩子时,会给学校(老师)和家长带来一定的恐慌。这时候我们家长可能会说了,追星一点也不好,不要让孩子追星了。

确实,追星会给孩子和家长带来许多麻烦,但是我们看一件事,不能仅仅只看表面。追星,也是在追理想中的自己,我们所追的人一定是在我们眼中有所长的,可能长相出色、唱功出色、某项运动很好、文笔很好等等。这些可能都是我们渴望拥有的,基于这个角度,追星其实是可以减少我们的迷茫,增加我们的动力的。但是为什么会出现一些非理智行为呢?首先,当一个孩子确实与父母的密切联系时,会将自己的情感寄托放到别的事上,比如追星。再者当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对异性的好奇与渴望,但苦于现实中没有这样的对象存在,于是孩子们将注意力转向一些明星。以此来寄托他们无处安放的情感。


综合以上我们不难发现,未成年人爱追星其实是有其特定原因的,我们家长并不是要一刀切断,而是要正确引导。

微信扫一扫
打开心灵密友小程序免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