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听说过智商税,但是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自己具体有没有交过智商税。那么智商税,光看着他的名字,我们可能会感觉到是一个很严肃的东西因为又有“智商”、又有“税”的。但该怎么去形容呢,它其实是一个很日常的东西。让我们回顾自己的生活,是否有买过广告夸的天花乱坠,但是自己用下来却没有任何用的东西,比如减肥药、生姜生发洗发水等。

为了防止我们买这些需要交智商税的产品,有些地方政府甚至看不下去了,专门发一些文件来进行打假,萧山政府在2020年于官网上发布了一篇文章,名为《这些交“智商税”的东西,再划算也别买》,其中就介绍了,甩脂机、无硅油洗发水、防辐射孕妇装、抗疲劳眼镜等。
那么一些商家是通过什么样的消费心理来让我们心甘情愿的交“智商税”的呢?其实这种套路也不新鲜了,主打一个“制造焦虑”。过程如下:
首先他抓住了我们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这个需求不是一般的需求,是我们极度渴望却又很难满足的需求,比如上文提到的甩脂机、以及我们现在经常听见的减肥药,很多人想要减肥,但是又没办法坚持管住嘴迈开腿,那么他们渴望有一些方式,既不用运动也不用节食就能达到瘦身的效果,于是一些无良商家抓住了这个机会,大肆宣扬自己的产品能达到这种作用。那么我们内心急迫的消费者毫不犹豫的就上钩了,他们没有考虑过,这个产品的作用机理是什么、以及这个产品是否会带来什么副作用。当然这些年随着一些科普的增加,我们也逐渐知道了,减肥药是行不通的。我们都能理解大家渴望满足愿望的需求,但是一定要记住在那之前也需要慎重考虑。

除此之外,一些商家还会通过所谓的一些“专家”、”实验”或者“拿数据”“拿成分”说话的方式,来证明他们的产品是有作用的,但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对于一些产品相关方面的知识有限,也不会耗费很多精力去查询所谓的我们的专家是否是真正专业的、权威的,也不知道实验的具体流程以及它的透明性如何。
有些商家还抓住某一类人群的特点来进行销售,比如对一些老年人售卖一些对健康有好处的产品、改善睡眠的床或者其他等等。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是好呢?对付智商税最好的方法就是针对”智商”一词,在下单一件产品时,多参考一些使用者的感受、去查询一些该产品的作用机理等等都是很好的防止我们交智商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