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问为什么是什么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似乎总能听到有人喜欢问“为什么?”,自己似乎也总爱问“为什么?”。为什么偏偏我那么倒霉,下雨天没带伞?为什么我在这次面试中被刷了下来?为什么我无法考到班级第一?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心中都有自己回答这些“为什么”的答案。我们对于事件发生原因的解释称为“归因”。用心理专家的社会心理学术语来讲,归因就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原因推论的过程。

下雨天没带伞,可能是因为自己本身嫌麻烦并没有随身携带雨伞的习惯,这种情况称为内部归因。也可能是因为看了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并没有说当天会下雨,所以自己没带伞,这种呢称为外部归因。在面试中被刷下来,有的人会认为是自己没有好好准备、自己能力不足,这也属于内部归因。但有的人会认为是面试官不喜欢自己,所以自己没有通过面试,跟自己的能力无关,这就属于外部归因。而对于无法考到班级第一的原因,有些学生会觉得自己不够努力,这便是属于我们所说的内部归因,而有的人会说考试当天天气闷热,影响了自己的发挥,所以考不到班级第一。这便是外部归因。


综合我们上述说的,什么是内部归因呢?内部归因指的就是与我们自身内部有关的,比如我们的人格特征、努力程度、对于某项事物的态度等等。而外部归因指的是,外部的情境或者环境,比如说上文说到的天气、以及他人的影响、任务本身具有的难度等等。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归因风格的偏好,有的人会更倾向与进行内部归因。“一切都是我的原因”我们常能听到一些这种话,可以说这就是比较极端的偏向内部归因一种表达。而“都怪你”则是极端的外部归因的表达,不过这两句话我们似乎常常在理智的时候不常说,而在吵架的时候往往会脱口而出。

我们在对某个行为或者事件归因时,往往无法做到完全客观。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与观察,我们存在基本归因偏差,也称行为者与观察者偏差。具体指的是,我们在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更注重对他人的内部归因,而忽略他人所处的环境以及情境的作用,而对自己进行归因时,则更倾向于进行外部归因,而更少的内部归因。


给一件事或者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是有利于我们的发展与成长的,但我们都应尽可能的客观真实。

微信扫一扫
打开心灵密友小程序免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