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猫效应”正在慢慢毁掉你,别不信!

某公司董事长为避免迟到,在上班路上超速驾驶汽车,被警察开了罚单,最后还是耽误了时间,回到办公室后,为了转移他人的注意,他将销售经理叫到办公室训斥了一番,这位销售经理在下班回家后,因为在公司无缘无故受到老板的批评而感到恼火,就把在沙发上嬉戏吵闹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在莫名其妙地被父亲痛斥之后也非常的生气,便狠狠地踢了家里的宠物猫一脚。这就是心理学中著名的“踢猫效应”,父亲把自己在领导那里受到的不满发泄到儿子身上,儿子又继续把自己受到的委屈传递到猫的身上……如此循环,描述的是就一个坏情绪的传递过程。

“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人的情绪难免会受到外界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就会驱使他选择无法还击的弱者进行情绪的发泄。在实际生活中,一件坏事、一份坏心情,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就会如同一副“多米诺骨牌”,如同一场瘟疫蔓延开来,形成很强的杀伤力。仔细想想,生活中很多的坏情绪都是因为“踢猫效应”引起的,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踢猫效应”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可能“踢猫”,成为那个传递坏情绪的人;也可能“被踢”,成为那只无辜的小猫,不得不接收来自他人的坏情绪。

在学习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失手、会犯错误,也不可能不受到批评,但如果我们一听批评就生气、一做错事就发泄情绪,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引发一系列连锁效应。那么我们该如何防止“踢猫效应”的产生呢,其实不难发现预防“踢猫效应”的发生关键就在于切断链接,尤其是当上游的链接断了以后,事态的控制就相对变得容易起来,同样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这条坏情绪链接的“上游”成员,因此从自身开始改变才是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好你的情绪,在遇到不好的事情时一定要理性思考,试着收拾好自己的坏情绪,以健康、向上的心态感染每一个人;其次,学会分散注意力,在收到批评、责骂或是不公正对待且无法反驳的时候,可以试着听听音乐,放松一下,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或是找朋友袒露心声,让负面情绪及时消解;最后,我们应该记住“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学着看到自己的不足,在批评中受益。


“踢猫效应”会让一个人在受到压力、挫折或不满时,会将自身的情绪转移或发泄到弱势群体或弱小事物身上,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时候需要心理医生介入治疗。心理医生其实经常会接触到患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的人,他们可能会将自己的情绪转移给身边的人或事物而不自知。在心理治疗中,心理医生需要通过引导患者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帮助他们正视并处理情绪,从而降低“踢猫效应”的发生概率。此时,心理医生可以在探讨和预防“踢猫效应”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坏心情会循环,好心情又何尝不会循环呢?人是一种很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物种,与其让“踢猫效应”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不如始终主动保持良好心态,把快乐传递给别人、传递给自己。

微信扫一扫
打开心灵密友小程序免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