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你是否会感觉到毫无理由的敌意,或是莫名其妙地被人讨厌,反思自己,又想不出来到底做错了什么,更有甚者会陷入自我怀疑,不断内耗。这时候,或许你应该知道,别人讨厌你,并不是因为你真的讨人厌。
大家都听过《狐狸与葡萄》的故事,狐狸想吃葡萄,但够不着,为了减轻自己的不平衡心理,就安慰自己说“葡萄是酸的”。对于讨厌你的人来说,或许正是因为你很优秀,令他心生向往,将你定为了目标,随后又发现自己怎么也无法达到目标,此时你就是高高的葡萄架上晶莹剔透的葡萄,他渴望得到却够不到,于是就像故事里的狐狸一样,这种情绪变成了讨厌和敌意。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人的嫉妒心在作祟,这是正常的现象,我们都会有被嫉妒或是嫉妒别人的时刻。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嫉妒的情绪呢?
首先是攀比心,攀比是嫉妒心理的萌芽。美国社会心理专家利昂·费斯廷格提出了社会比较理论,他指出,人类倾向于评价自己的想法或能力,我们有“自我评价的欲求”,而这种欲求会让你不自觉地去和他人比较。在比较过程中,如若身边的人比自己优越,对自我的评价就会降低,产生挫败感。而无法排解的挫败感,正是嫉妒心理产生的重要因素。受挫感包括生理性受挫与社会性受挫,生理性受挫指的是人因为外界的干扰而产生不良的情绪,比如天气或是环境,拥有生理障碍也容易引发不良情绪,而社会性受挫就是在与人或是社会的交往中的不正常,心理敏感的人群更容易遭遇社会性受挫。最后,“敌意归因偏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它指我们在情境不明确的状况下,会将对方的动机或意图视为有敌意的倾向。这也是一种负性的归因方式,也是一种认知扭曲。敌意归因偏差越强的人,越容易产生报复心理,做出攻击他人的行为。
如果我们时常伴着嫉妒的情绪,就会带来许多危害,包括但不限于让人失去理智,冲动行事,无法拥有正常的人际关系等。为了避免这些不良影响,我们可以自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豁达乐观,心怀宽广,然后正视自己内心的需求,承认自己和他人的差距,将嫉妒转变为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