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是什么心理

大家一定听过《伊索寓言》中《狐狸和葡萄》的故事。


狐狸发现了一棵葡萄树,树上结满了一串串晶莹透亮、香气扑鼻的葡萄。它想:这葡萄一定又甜又好吃。狐狸想吃葡萄,可是树太高了,狐狸用尽力气,跳了上去用手抓,试了好几次,还是没够着。狐狸累得汗流浃背,喘着粗气说:“这葡萄还没熟,一定很酸!一定是不好吃的。”说着它垂头丧气地回家了,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狐狸用“葡萄是酸的”这种说法来安慰自己的方法后来被引入心理学,被称为“酸葡萄效应”。它指的是一个人真正的需求无法被满足,导致产生挫败感时,为了消除内心产生的负面情绪,就编造出一些理由来自我安慰,从而缓解焦虑感,减轻压力,将自己从不好的状态中调节出来,这可以说是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伊索写这篇寓言的本意是讽刺某些人能力无法完成目标就给自己找借口来开脱,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些人就认为狐狸的举动不失为一种很聪明的心态。每个人都有目标定的过高,以自己当前的能力无法完成,或是心愿无法实现的时候,这时与其执着于高不可攀的“葡萄”,到最后把自己弄得身心俱疲,狼狈不堪,不如学学这只狐狸,为自己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比如打碎了家中的器皿,就可以说是“碎碎平安”;不小心弄丢了钱,就可以说是“破财消灾”。这样的自我安慰,不是要比被气到气血上头,血压飙升要好吗?

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于一个豁达的人来说,人生中没有什么事会让他忧愁和焦虑,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任何“得不到”或者“已失去”,无非一笑而过罢了,因为他懂得用“酸葡萄效应”来平衡自己的心境。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伊索在写这个寓言时一定没想到故事中狐狸的行为会被人们作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去学习效仿。不得不承认“酸葡萄效应”在生活中确实具有实际意义,适度的自我安慰在我们面对挫折时会起到不错的效果,但是当自我安慰过了头,就会变成“精神胜利法”,像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一般了。我们不能一直将所有事都用“葡萄是酸的”这种态度对待,在调整好心态之后,就不应该继续停留在原地了,而是采取积极的措施去解决问题,向人生的下一个阶段迈进。

微信扫一扫
打开心灵密友小程序免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