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学中的曼德拉效应

最近大火的电影《消失的她》中反复提到的曼德拉效应是什么,在心理学中曼德拉效应是近年来对出现的大规模群体性记忆错误现象的代称,这个词的起因是南非总统曼德拉的两次“死亡”,2013 年南非总统曼德拉逝世后,因为电视里循环播放的葬礼内容,世界各地大部分人提出记忆中的曼德拉早在上世纪在监狱中已经死亡,并称当时在电视上看到过曼德拉的葬礼,但现实是他被释放了,还当上了总统;电影中的何非也是利用曼德拉效应,让所有人认为他杀害李木子的那天,自己其实一直在酒吧。


最早使用曼德拉效应一词的是美国研究超自然现象的博主菲安娜·布梅,她认为这一现象并非集体性记忆出错,只是这些记忆并不属于当前世界,一切源自平行世界间的相互影响,然而这一说法并不成立。曼德拉效应的精神现象学实质是记忆重构下记忆碎片的错误组合,现有的“平行宇宙说”和“时空旅行说”是对科学哲学和精神现象哲学的极不尊重。

要了解曼德拉效应,我们首先需要对记忆进行剖析。对于大脑的记忆来说,并非用眼看到的才会产生记忆,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用眼看到,自然形成记忆,然而在大脑记忆中枢中,听、看和想到的,以及生活经验都会凝结在一起,并对记忆产生影响。记忆形成之前往往是把这些以碎片化方式的存储在大脑中,并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并形成记忆,排列的顺序主要以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为主,我们会对看到的或者听到的一件事情进行解构,就像对身体进行解剖一样,而解构的顺序也是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的。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记忆会把我们看到的事情或者听到的事情进行拆分,而拆分后再进行组装在一起,这样的过程难免就会失去了事情最原本的样子。


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集体失忆的例子,比如《爱我中华》的歌词 “五十六个星星,五十六枝花”,首先记忆的是“五十六”这个数字。从小学开始我们接受的教育: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在这个环节,我们已经偷换了概念,因为我们把“五十六”这个数字的记忆往往与“民族”这个词组合在一起。第一次看到原歌词时还能记得是“星星”,而当对记忆的事物进行解构时,“五六个”和“星星”被拆开放置,记忆就会发生偏转重置。再比如,一个人如果常年在朋友圈或者社交平台上没有任何动态,再加上人们最后一次人们看到他是头发花白的样子或者躺在医院,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很多人就会默认他已经死亡,或者产生疑问:他有没有死亡?这些意识并非是自觉产生的,仅仅是突然某一天他的朋友提到他或者自己联想起他。

在信息化时代尤其当前新媒体时代,信息的获取极为方便,信息当量极为充裕,但错误信息也是花样百出。这些错误信息一旦被接触到,即便我们很容易识别其为错误信息,但不可否认的这些错误信息已经在我们大脑中形成印象,并被分解成记忆碎片。这个时候当某个特定事件发生时,这些记忆碎片就很有可能被调用出来并进行错误的组合,从而形成了感觉真实实际上错误的记忆。


总之,曼德拉效应会随着信息时代繁荣发展不断的出现并不断被拨正。杜绝出现曼德拉效应的唯一原则就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凡事没有亲身经历就不要妄下结论。

微信扫一扫
打开心灵密友小程序免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