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MBTI是什么?

在最近的交友中我们可能会听到这样的交流,“你的MBTI是什么?”“我是ISFP。”“好巧呀,我也有F特征,我们都属于比较感性的人”……一句人格特征的相同特点就可以打开人们的交友话匣子,俨然,MBTI的十六型人格正在成为一种有趣的社交工具。


 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简称 MBTI)所划分的 16 种不同性格类型中的类型。继用血型、星座判断人的性格之后,MBTI又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用来解析人们性格的测试,它的测试结果也成了许多人深信不疑的性格标签。MBTI理论基础未经验证,是在荣格的两种态度类型和四种功能类型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判断和直觉两种类型后排列组合得出的16种人格类型,但荣格基于观察而来的性格类型只是粗略倾向,并未经过精确的验证。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个性是复杂的,并不能仅靠几个简单词语就能定义,那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人、甚至越来越多的人都愿意相信 MBTI 测试的结果,并在社交场景中成为新的潮流风尚,大家都乐于积极展现自己的人格类型通过寻找共同来交友呢?这是由于人们总喜欢简洁明朗的方式去解释复杂的事情,而 MBTI 就是这样的思路。测试结果会告诉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怎样的做法,关于我们的人格特点测试结果就会像说明书一样详细地反馈。为每位测试者提供一个观察、审视自己的视角,从而能够更完善地去剖析自身的习惯、偏好等,并以一种积极、正向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人们往往对这样的评价和判断十分相信和认可。这是也十分常见的“巴纳姆效应”。巴纳姆效应是指人们通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人们往往很容易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同时,根据“波丽安娜效应”的解释,人们会对外界对于自己的正面描述表示认同。因此,测试者在做题时也会在潜意识里关注并选择积极向上的、自己认可的信息,那么得出的测试结果符合个人预期也在情理之中。


从星座到塔罗牌再到 MBTI,人们总是很希望诸如此类心理测试所呈现出的自我认知新方式。其实我们可以把这些心理测试当作为生活增添。趣味生活的“调味剂”,但绝对不是我们如何学习、工作,如何更好发展自我行为规范。我们要敢于突破自己身上的标签,关注自己的内在力量,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洞察自己的情绪、想法、感觉,通过自我察觉的方式真正地认识自己,日益成长为更好、更优秀的自己。


微信扫一扫
打开心灵密友小程序免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