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中如何做到细化情绪?

网上流传着一个笑话,当看到奇观和美景时,我只会感叹一句“真好看!”,而王勃能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句,这可能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吧。


虽然这只是个笑话,但这种区别确实存在于各个领域,体现在情绪方面就是:当感到情绪激动时,如果是积极的正面情绪,只会说我感觉很开心很高兴,如果是消极的负面情绪,只会说难过和烦;比如面对新冠疫情,一类人也许会说:“我感到很糟糕,很伤心,我说不出来,但就是糟糕透顶了。”另一类人则会这样表达:“我首先感受到的是震惊和抗拒,紧接着是悲伤和痛苦,最后是无能为力的无助感。”这就是每个人的“情绪颗粒度”不同。


“情绪颗粒度”的概念,最早由神经科学家Lisa Feldman Barrett提出,是指个体在情感体验和描述上的差异,以及把相似的情感体验区分得更加细致的能力。德国有一位作者叫做约翰·凯尼格,他花了七年的时间制作了一本“悲伤词典”,这本词典包含8000个不同种类的悲伤的词汇,也就是说,在他眼中,流下一滴泪有八千种理由。

情绪颗粒度经常被与情商联系在一起,当我们对情绪的感知力不够,无法恰当的辨认出别人的情绪,显然在社交时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而情商高的人,一般来说也具有较高的情绪颗粒度,他们不仅能更细腻地感知情绪,拥有更丰富的情绪体验,同时,还具有将这些复杂的情绪准确表达出来的能力,这也受情绪颗粒度的影响。


提高情绪颗粒度,细化我们的情绪,不仅在与人社交时有辅助作用,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当下情绪,因为只有将情绪识别出来,才能快速准确地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同时,我们对自己的意识、人格也会有进一步的洞察和探索。一旦开始探索自己的情绪,也许原来感觉很混乱很模糊的世界,就会一点一点变得清晰起来。就像你受了伤去进行心理咨询,咨询师的工作不是将伤口藏起来假装看不见就好了,而是为这个伤口拍X光片,然后透过这个X光片更清楚的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想要训练自己的情绪颗粒度,最简单的办法是从现在开始,丰富自己的情绪词库,在下次遇到事情时,使用不同的情绪词汇来觉察和描述自己的情绪体验,也可以尝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情绪结合起来,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情绪词汇。

微信扫一扫
打开心灵密友小程序免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