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是心理疾病吗?

完美主义被认为是一个与心理疾病密切相关的人格结构,但是人们对完美主义的概念和结构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并且随着社会发展完美主义人群以及研究都随时间增长。在完美主义的定量测评中,首个研究学者是 Burns,他对完美下的定义是:对自己设定不现实的高标准并坚持执行。在 Pacht 的研究中,他认为心理、生理障碍和完美有关,将完美定义为普遍存在并且使个体心理衰弱的特质。Halgin 将完美主义确定为个体在达成不现实的目标过程中对自己进行不良的自我激励。Rice 定义消极完美主义为心理功能受损,拥有健康和良好功能则为积极完美主义。Frost 认为适应不良完美主义者侧重于个体的消极表现,而适应完美主义者的个人标准和组织性则突出表现了其追求高目标的积极特性。这说明了个人标准本身是积极的特质,然而当个体为了实现目标对错误过度关注时,个人标准就会转化为病态的。而在中华文化的语境社会体系下,谦退、相和的儒家思想尤为激化这一道德准则与内心思维的冲突。

行动疑虑、差异性、在乎错误、关注错误维度与抑郁均有一定程度的相关,它们代表的是完美主义消极的一面,表明完美主义者们习惯于把焦点集中于事情的完成度,主要考量的也是结果导向,而非对于过程的把控和享受,即忍受过程,苛求结果。当事情的结果与自己设定的标准存在差距时,或自己存在微小的错误时常常过于斤斤计较,而对成功带来的喜悦这一感觉却关注甚少。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阴阳、平衡的文化理念相冲突,不能正确理解“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的积极乐观心态。换言之,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存在显著的完美主义人格结构时,因该型人格与中国文化中庸以及积极和谐进取文化存在天然冲突情况,从而易陷于自我否定的心理状态,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和合理适度可控的安全社交与私密空间。

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程度地要求自己尽力做到完美,如果给自己设定的标准太过苛刻,力求完美无缺,不允许任何瑕疵,就极其容易导致不健康的心理。完美主义这一心理特性使得人们在追求高目标后,又过于重视消极表现,更应注重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完美主义者为自己设置高标准,做事力求完美,工作认真负责,责任感强,这些优点使他们在工作中取得好成绩。完美主义者积极的特点有利于完美主义者树立信心,把关注点转向积极的方面,而忽略消极的方面。

微信扫一扫
打开心灵密友小程序免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