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老年期(成年晚期):60~65岁至死亡这一段时间。  


以个体变化为讨论重点的老化理论:


遗传学说认为

精神机能的老化、行为的变化以及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心理变化都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行为老化学说认为

老化主要是从行为变化中反映出来的,而且这些变化的发生是迅速而复杂的。


强调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老化学说:

疏离学说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加,个体与周围的人及环境的联系逐渐减弱,这种个体与社会的脱离是造成个体老化的主要原因。主要考虑个体与外部社会关系方面的变化,强调是内部的变化造成了个体与社会的疏远。


适应学说认为

老年期的主要变化时人际关系的改变。人际关系对老年人的影响:①人际交往的增多会减轻老年人内心的不安感;②老人可从由他人那里得来的积极反馈增加个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老化过程:生物性老化、认知老化、社会性老化。


如果神经系统未损坏,体质没有严重衰退,认知的高水平将可维系到老年。


与再认相比,老年人的回忆能力下降显著,而且老年人主要是回忆能力的减退,信息的保持和存储并未减退。


老年期的记忆变化:记忆过程的变化、记忆品质的改变、不同类型记忆的变化。


关于老年期具体思维活动的研究:概念学习、问题解决、推理。


老年痴呆:

是老年性智力衰退的一种极端表现,其基本症状是记不住人名,找不到自己的家,丧失言语的流畅性,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忘记外出的目的,甚至忘了自己刚刚吃过饭,随地大小便等等。


老年期的人格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性别作用逆转性格内倾性增强处事方式消极(变化)


自我完善:能够以某种方式关心人和事,使自己适应了生活中固有的胜利和失望,创造过他人、产生过成果和思想,人生所有八个阶段逐渐成熟。这种现象称为自我完善。


佩克认为,个体在成年后期如能做到以下几点,则老年期仍可能保持相对充沛的精力,对生活抱有积极的态度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①认识到智慧比体力更重要;

②多从事社会化活动,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对整个人类的深刻理解和评价上;

③灵活运用自己的精力,在心理状态不良时能适时转移注意;

④保持心理的开放,防止思想僵化,把智慧、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寻找“新的生活方式”中去。

佩克提出顺利度过晚年的三项发展任务:

①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

②减少对自身健康的过分关注

③以自我超越替代自我关注


离退休的适应过程:

期待期:

在临近离退休的一段时间,由于职业、工作目的和动机的不同,老年人面对离退休的态度和心情也不尽相同。


退休期:

指刚离开工作单位或岗位的很短暂的数天时间,也称“阵痛期”。老年人在这一时期的内心活动及行为表现十分复杂,个别差异也十分明显。


适应期:

从工作时期的生活结构与状态,转到建立与适应离退休后的新的生活内容与节奏。


稳定期:

离退休老人能清醒地认识到离退休是任何一个从业人员必经的一个时期,因而能够做到比较理智地对待离退休。加之新的生活秩序的逐渐建立,所以通常能够较快的开始平静而稳定的离退休生活。


退休综合症:

面对重大的生活改变,一些老人往往感到惆怅若失、手足无措,感到烦躁不安,产生厌倦、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有的甚至还会发生一时性的情绪问题和身体机能失调。这些症状成为退休综合症。


离退休适应良好的人格类型:

成熟型、安乐型、装甲兵型。


离退休适应不良的人格类型:

“愤怒的人”、“自我憎恨者”。


伊丽莎白•库布勒-罗斯观察人在临死时的五个阶段:否认阶段、不平阶段、交易阶段、沮丧阶段、接受阶段。

老年期的几种主要消极情绪情感:孤独、抑郁、恐惧、感情失控。

国外学者概括出的长寿秘诀:

①退休后继续做些工作;

②建立各种业余爱好;

③不谈论衰老,避开那些为衰老而忧愁的人;

④避免各种令人烦恼的事,至少应懂得如何对待、处理这些事;

⑤不要为孩子们担忧。

国内学者观察长寿者的心理特征:

①热爱生活,勤于劳作;

②心情愉悦,乐观向上;

③豁达开朗,幽默风趣;

丝兴趣广泛,乐于动脑。


微信扫一扫
打开心灵密友小程序免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