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很高兴参与讨论您提出的问题,首先,我们每个人都会比较容易投射自我,就是把自己的感觉当做别人也会有的感觉,然后只愿意看到自己想要看到或相信的东西。您的描述当中提到了三个关键词,“亲切感、疏离感、像他一样优秀”。
亲切感---可能只是您所希望的感觉,因此对方的中性的无任何代表意义的,或是对每个人都差不多的言行,可能会被你解读为这是对你特殊的亲切,因为这是您所希望的,因为有了这种预期的亲切感,因此你也有可能会把老师这类中性言行、一般意义对所有人都差不多的言行放大化,而老师本身客观可能是不存在您所感觉的那样,这只是因为你所期望的,而非客观的。
疏离感---其实老师可能并没有刻意的疏离或亲近你,但由于你个人希望老师对你是特殊的、亲切的、亲近的,因此就产生了比较大的期望,然而老师却并不给你(因为根本不存在你所讲的梳理或亲切,只是你个人赋予出来的),因此你会有一种梳理感和挫败感。
像他一样优秀---这只是你个人对老师的崇拜和认可,并非是真正的喜欢,你只是希望成为他那样的人,所以希望走进他成为他。
综上所述,您可能并非喜欢他,而老师也并不存在刻意的亲近或疏离你,他只是保持着老师自我应有的言行而已,。因此这个亲切感、疏离感极有可能是不存在你,也是不客客观的,都是你个人赋予投射出来的感觉而已。
祝您生活愉快,如有疑惑,可以私聊老师,我们一起讨论分析。